“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
17日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开年之际,两会之前,一场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场会议不仅释放了国家坚定支持民营经济的信号,更以减税降费、融资支持、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升级政策护航民企发展,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座谈会上,前排就座的11名民营企业家,分别来自电动汽车、网络安全、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通讯等领域。他们不仅代表了相关领域民营企业的顶尖水平,也是当下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排头兵。
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民营企业在前沿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表现亮眼,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产业转型阵痛、国内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叠加,使得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唱衰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言论甚嚣尘上。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本次座谈会聚焦核心、实事求是,首次提到的“三个不是”和“两个保持”都让人耳目一新——“困难挑战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民营经济为中国社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五六七八九”,浓缩着中国奇迹背后,民营经济的功不可没。
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更具发展韧性。这种优势、活力和韧性,来自对宏观政策的深度研判,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来自遵循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规律的与时俱进。
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顶层定调,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突破,再到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时值2025这一经济复苏关键期、政策衔接窗口期、国际竞争倒逼期,“十四五”收官,2035远景目标攻坚,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总书记亲自发声,既是对中央精神的再强调,也是对市场关切的直接回应,为民企发展吃了定心丸,为中国制造注入了强心剂。
总书记特别提到,民营企业要“在科技创新、国际竞争中扛大梁”。
数次打破国外垄断,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布局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硅碳材料、新能源发电及组件、新能源汽车等新质赛道的东旭,迎来了民营企业突围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肩负产业安全使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深知任重道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向前行,东旭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