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座舱“人车交互”和视觉的重要端口,近年来车载显示需求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功耗、轻薄、刷新率、柔性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的OLED屏幕,能更好地适应汽车内部空间,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显示,为汽车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数据预测,汽车采用OLED显示屏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3%增加到2027年的17%,年增幅稳定在30%以上。车载显示将成为OLED面板拓域应用的新承载地,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也将突破1200万辆,发展强劲。
载显示OLED化加速,一方面将带动面板制造企业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促进全球OLED产能进一步向国内转移,给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技术积累不足、核心专利缺失、精细加工能力短缺,国内企业在OLED上游关键技术领域,面临严重的“卡脖子”风险,安全可控发展备受考验。
例如OLED载板玻璃,是显示用电子玻璃中最难生产制造的品种之一,因具有熔化温度高,澄清难度大,不易成型等特点,成套生产技术长期被美、日等企业垄断,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一家致力于维护国家核心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的民族企业,东旭瞄准OLED上游材料核心痛点,“下大力气、施硬功夫”从原理、配方、工艺、装备等方面多管齐下,打赢了OLED国产替代“攻坚战”。
2020年,东旭在国内率先实现了OLED载板玻璃生产线的自主制造。经过发展完善,项目成果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应变点温度、紫外线透过率、再热收缩率等指标更是国际领先,为国内OLED产业供应链提供了有力保障。
TUNGHSU
“链”动车载显示上游材料新趋势
但车载显示的“野心”远不止OLED,折叠屏和MLED技术已经开始向中高端领域渗透:前者是车载显示的升级方案之一,能与现有技术形成搭配;后者特别是Micro LED是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新型技术,商业化应用后将给行业带来巨变。
布局未来,东旭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条一次拉制成型超薄柔性电子玻璃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性能比肩进口产品,大幅推动折叠显示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同时不断加码研发,巩固上游原材料优势,为构建MLED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迭代,产业换挡,新型显示行业正处于“新旧交替”关键期,李兆廷董事长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关乎制造业未来的“巅峰对决”和“产能竞赛”,更是一场关乎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之役”。
持续向上科研攻关,与下游企业形成合力,东旭有信心攻克更多“卡脖子”难点,实现核心技术布局赶超,推动上下游健康发展,护航国家显示产业安全。